-
选专业还是选大学?不分类型的“专业不重要”都是耍流氓
准备工作
这几天全国各省高考的分数陆续公布,紧接着就是开始几天的煎熬。在填报志愿之前有必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1. 了解自己的分数在全省的位置
2.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这里可以进行一些专业的职业测评。
3. 搜索尽量多的往年高考报考数据信息。
4. 了解自己到底讨厌什么。比如不接受什么专业/行业,不喜欢哪个城市,
2019-07-03
-
破解“花式探分”亟待家校合力
近日,一场叫人哭笑不得的"谍战剧"在杭州的部分小学家长和老师之间上演。事情的起因是期末考之后,老师按照学校规定,无法向家长透露具体的考试分数,只能告知孩子的学业等级。但不少心急如焚的家长,担心孩子应试能力不足,想利用暑期"弯道超车",便拐弯抹角地选择"QQ套话""私信聊天"等方式,比如"上95分了吗,进班级前10了吗",探寻孩子的大体分数范围。少数极端的,还会在社交媒体上反复"呼叫"老师,以期望得到满意的回应。而面对"花式探分"的家长,教师一方面疲于招架,另一方面还得守住底线,不能因疏忽大意而"泄密"。
2019-07-03
-
学生劳动能力堪忧 劳动教育这门课切不可荒废
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6月10日《半月谈》)。
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碗的小学生不足三成,会包饺子、炒鸡蛋的小学生不足一成,甚至一些五六年级男生不会系鞋带,缝扣子连穿针都不会。另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英国为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2019-06-19
-
吴又存:被学生喜欢的秘密
有这样一位初中思政课教师,他教过的每个学生几乎都会说最喜欢的课是思政课;在他的课上学生没时间做别的或走神,因为精彩的东西应接不暇;只要上过他的课,学生就不再会觉得思政课无用,很多孩子还从此有了终身学习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或法学的兴趣;这位老师有很多机会转行教其他学科,但他更坚信思政课的价值,教初中思政课20多年未改变。这位老师就是湖北省武汉市解放中学的吴又存。
2019-06-19
-
寻求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智慧
通向反思之路的课例文学
我小时候从收音机上听单田芳的评书上瘾,就买了单田芳的书,结果找不到听评书的那种感觉。口语是流动的瞬时艺术,而文字原著是凝固的、耐人回味的文字艺术。那时我就明白:好听,不等于好看。
好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都会留下让人回味的、代表自己风格的"代表课",但所有的课堂教学都存在着想得到却未必做得到的缺陷。一堂好课,从构思到教学,无论多么认真,教师仍常觉意犹未尽。我试图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来促使自己的课堂艺术日臻圆融。
2019-06-05
-
高考在即:注意这些细节稳拿高分
2019年高考临近,考生在紧张备考、努力刷题时总会听到老师要求"卷面整洁",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为什么如此重要?
本文从阅卷角度为大家指出高考考试要点。
虽然,从1999年开始高考就进行了电脑阅卷,但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仍然是老师们不断叮嘱的话题。2019年高考,考生也要重视这些细节,拿到每个应该得到的分数。
2019-06-05
-
赞赏: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说:"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语迟'。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鼓励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
这份对待孩子的等待、期待、疼爱、欣赏就是赏识,就是赞美。
孩子需要赞赏。我们的学校,也需要赞赏教育,需要赞赏教学和赞赏课堂。
2019-05-22
-
要做教师,先做一个有吸引力的人
"不管你是第一次看还是已经看了很多遍,此刻在这本书里,你可以脱口而出的一个词、一个人物、一个场景是什么?"
"绕远""走岔道""桥本武""跑题"……
这是近日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和北京云舒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恩师的条件--《全世界都想上的课》读书会"现场,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高益民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歆教授等名师一起领读了这本书,并与30多位一线教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2019-05-22
-
润物释理,“对话”改变课堂
经过30余年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真正的教育变革发生在课堂之中。"知识、能力、素养"三者兼顾是时下我国教育的发展诉求,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达成这个教学目标,我一直在摸索动静结合、坚守传承与开拓创新并举的新型课堂。
物理教学应当有"五味"
自觉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相结合,回归常识、回归本真,是我倡导的物理课堂教学的新常态。为了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近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基于对话式教学的"五味·三能力"课堂。"五味"即物理教育应有"物理的本味、德育的韵味、哲学的品味、对话的意味和探究的趣味";"三能力"即力求发展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严密的逻辑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在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基于分享的合作学习和基于对话的探究学习状态下,逐步形成了"润物释理、实验为本、激扬民主、导航探究"的教学特色。
2019-05-22
-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修炼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破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这需要新思维引领、新常态展现、新系统构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从知识取向走向素养取向。知识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根本假设在于教师拥有知识就可以熟练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的多寡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素养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教育情怀和志向,决心为教育事业而奉献的专业态度和专业情感,并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基于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诉求,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做好五项修炼。
2019-05-22
-
高考冲刺 加劲不加压
距离高考还有三周时间,高三考生正在进入关键的冲刺期。那么在这个阶段,家长往往比孩子更焦虑。如何克服自身焦虑,做到在冲刺阶段,为考生加劲而不加压呢?记者采访了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高三级长唐爱文。她表示建议家长做到"三要""三不要"。
此外,学生自己也要正确面对焦虑情绪。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019-05-22
-
大数据时代实体课堂
《论语》有云:"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因材施教"自古以来便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与方法。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得以彰显。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跟踪与推送服务,通过对学习行为历史数据的分析,预测不同层次和分类对象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这种体现个体差异的学习支持,已经突破传统的"因材施教"的原则或方法,而转向"精准施教",体现在对学习对象的精准分析、学习目标的精准研制、学习内容的精准定制、学习策略的精准实施、学习结果的精准评价等。
2019-05-22
-
国外先进职教模式如何为我所用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是发展中的职业教育。新时代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进程,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新要求。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世界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特别是其培训包制度,被世界各国广泛学习借鉴。每年,国内都会有众多职业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去澳大利亚参观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2019-05-08
-
“把思政课上成中学生喜欢的课”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干起了大包干,五谷丰登六畜旺,家家户户有存粮。人强马又壮,来来又往往,日子越过越欢畅……"不久前的一个上午,湖北省武汉市解放中学八(7)班教室内,思政课教师吴又存不时吟诗诵词,解析新闻案例,讲到动情处还唱起花鼓戏,教室里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前不久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吴又存作为初中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并发言。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吴又存是如何把思政课上成了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
"我们不能做'贝多芬(背多分)',也不能做'赵先生(照本宣科)',更不能做'吴先生(误人子弟)'。"从教26年来,吴又存一直秉持这样的理念,"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要让思政课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激情澎湃,为学生成长成才亮起一盏指路明灯。"
2019-05-08
-
“1+X”证书制度如何试练“起手式”
职教"1+X"证书制度试点启动,为做好"1"与"X"的贯通工作,打造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和灵活、宽口径的人才上升通道,需要进行深度的课群改造,要深刻理解考证与授课的紧致关联,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纵深,深刻理解育训并举的根本内涵。笔者认为可在三个角度上试练"起手式"。
院校与教育角度: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创新队伍
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实施智慧教育。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促使教学队伍永葆创新动力。"三教"改革要实现"四化",
2019-05-08
-
正面激励+适度处罚: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每个班主任都可能遇到一些显得特别"自私"的学生:他们待人冷漠,很少与同学交往,更不乐于助人;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自尊心过强、嫉妒心严重……他们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说话做事较少顾及他人感受,甚至无视校纪与班规,因此总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些麻烦。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如果归罪于家长溺爱或者家庭教育不当带来的"性格"问题,听之任之,长此以往可能助长其人格向不良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如果遇到这类学生与他人发生冲突或者违反纪律,就事论事严加管教,往往也是事倍功半。
2019-04-24
-
阅读之光,照亮教育
1616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两位文学巨星陨落的日子。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一本好书的宇宙是辽阔的,世间最神奇的事莫过于读书。有人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有人说,阅读如"水上之舟",是"投射到幽暗深井里的一缕光"……
古往今来,无数人谈论阅读、赞美阅读。人们用书记录历史,传播文明;在这永远的文明之声中,人们学习理解世界、塑造自我。
2019-04-24
-
引导学生在深入讨论和思考中得出结论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既然已经肩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那就更应在新时代里敢于作出一份新成就。
3月1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我有幸作为小学代表参会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在会上发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高屋建瓴又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又生动新颖,直击人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基础教育德育课的教师而言,无疑是迎来了一个最美丽的春天。我愿将自己近20年来小学思政课暨德育课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同人带去些许启发。
2019-04-24
-
教师会读书,学生才会爱上阅读
当儿童与阅读相遇,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当教师拿起书本,会带给教育怎样的改变?4月3日,六和公益平桥阅读教育项目启动仪式暨初阶培训会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第一小学拉开序幕。
"34个图书角,2380本图书,当孩子们知道这些书都是给自己阅读的时候,他们又惊又喜。"说起当时的情景,平桥区明港镇第一小学教师王云青依旧难掩激动。
"图书捐赠是第一步,接下来还会有教师支持、专家指导,我们希望开设与阅读相关的课题,达到'阅读书-运用书-创作书'的进阶目标。"六和公益项目负责人胡明光说。作为致力于为乡村儿童提供高品质阅读的公益项目,截至2018年底,六和公益项目已先后在贵州、安徽、河南和四川等省份的11个县域推动阅读,为620所学校捐建班级阅读角4903个,阅览空间141个,累计捐赠图书逾50万册,让30万名学生享受到优质阅读。
2019-04-24
-
我们如何做老师:“一枝一叶总关情”做好学生的知音
如果把教育教学的过程比喻为一条使受教者于其中不断求索、发展的成长之路,那么教师就是这条人生之路上的护路人、识路人、指路人甚至同路人。指路人,让学生在摸爬滚打中训练行路之功;领路人,引领着学生踏过艰险困厄之境;与学生成为同路人,体味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本期本版就邀请一位北京名师,谈教育观点、分享成长及研修经历,以飨读者。
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