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殷鸿福院士:批判性思维要从中学抓起
多年后回望自己的青葱岁月,殷鸿福院士也曾反思,"错走了一条'死读书'的路"。
在上海著名的育才中学6年,他一心埋头书本,两耳不闻窗外事,被同学戏称为"书呆子";大学死记硬背了一肚子知识,游学欧美时,才发现原来很多奉为圭臬的学科内容早已被颠覆扬弃,恍然悔悟:"书呆子式的学习方法不管用,必须转变。"
"为什么我们的诺贝尔奖得主那么少?"身处大学校园半个多世纪,见证了几代学子的成长,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大学老校长忧心自己身上的遗憾依然在上演,"我们的不少学生没有批判性思维,盲目崇拜课本权威,原始创新力被扼杀了"。
2019-10-21
-
以信仰为起点,探求初心
青年信仰问题,是关乎国家、民族命运,关乎青年群体、个人发展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更必须以信仰为起点,探求初心,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信仰抉择。
青年信仰抉择: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五四运动时期,民族危难、社会动荡,围绕"中国向何处去"的提问,历史发展给出了最好的解答: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从此就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2019-07-03
-
迈向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的新起点
《指导意见》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颁布之后,专门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加快迈向现代化的动员令、规划图、任务书,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19-07-03
-
彰显本科教育的首位度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尤其随着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在国家层面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具体到高校层面,虽然"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职能""教育质量是生命线""教学处于中心地位"等等一直挂在嘴边,但实际上无论是高校对本科教育的管理管控,还是师生对本科教育的重视投入,都给人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的感觉。强调本科教育的首位度,就是要使其严起来、硬起来、紧起来。
2019-07-03
-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是课外科技活动
中小学课外科技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尤其是围绕信息技术的活动更是风靡很多学校,像创客、STEM、乐高在很多学校铺开,吸引了不少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课外科技活动毋庸置疑是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课外科技活动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信息科技课外活动不能取代学校的信息科技课程。
2019-07-03
-
教坛漫笔:论“语文老师该回炉”
日前,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开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火力十足,引发多方论争。
"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其实不爱阅读,不懂阅读,这种现状令人十分担忧""我在几十个语文教师群里发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很多人闭口不谈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反而兴趣'广泛'得有些可疑,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哲学无所不谈,单单不谈文学作品""在语文教研员、特级语文教师主导的'公开(表演)课'等语文交流活动上,大部分语文教师仍在沾沾自喜地传播语文界黑话,本末倒置地讨论'教学法',基本不涉及对具体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对这些作品的拓展阅读和研究学习""对于这些懒惰、不爱阅读、更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我有一个劝告:'无为而治'。不要去教学生,懒惰一点,少管一点,喝喝茶,嗑嗑瓜子,刷刷微信,读读公众号文章。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阅读"……
2019-07-03
-
基层减负从校长开始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校长必然是减轻教师无谓负担的巧手和高手。
作为农村学校责任督学,我在开展挂牌督导活动时发现,同样的办学环境,有的学校教师课外负担相对较轻,能安静地教学、研究,专注专业发展;有的学校教师却课外负担很重,"累并痛苦着",无暇顾及专业发展。
深入调查发现,优秀的校长总能减轻教师的"额外"负担,为学校发展节能聚力。可见,为教师减负,校长主动作为很关键。
2019-07-03
-
贬低其他学校有违招生公平
通过“贬低”其他学校和学生来抬高、放大自己学校的优势,这本身也反衬出学校的不自信。
为留住优秀初中毕业生生源,贵州省黔南州某中学贴出“部分中考优生在其他学校就读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案例”,引发争议。近日,该中学办公室一名王姓老师回应称,当地已责令学校撤除上述公示材料,目前学校已整改完毕。
2019-07-03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及应对
今年5月,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10余个国际组织的500余位代表就未来教育、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学评估、课程开发、终身学习等多个议题开展了深入探讨,提出许多关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发展未来教育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并通过了《北京共识》。代表们一致认为,各国应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教育系统改造相适应,建设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系统,为每个人提供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机会。
2019-07-03
-
老年教师应成为学校的“宝贝”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果将学校看成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那么,老年教师就应该是学校的"宝贝"。
然而,在一些区域一些学校里,一些老年教师早就已经不是什么"宝贝"了,而是渐渐地淡出了大家的视野,悄悄地隐退出拼搏的团队,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研究等诸多方面,愈发变得悄然无声、黯然失色、无足轻重了。对此,很多人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长此以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教师很不幸地成为学校的"负担"甚至是"累赘"。
2019-07-03
-
教育扶贫 先扶教师
凉山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有深度贫困县1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万,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是19.8%。精准扶贫以来,到2018年年底,全州累计减贫65.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1%。
"三区三州"脱贫成绩的背后,是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陆续出台,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不断向纵深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一直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其中,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精准扶贫成败的关键。
2019-07-03
-
衡水中学校长:我们搞的就是素质教育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月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与谈人之一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表示,外界普遍认为衡中的师生生活在"地狱",学校是"高考工厂",但现实并非如此。
"现在我们在拍摄一部纪录电影,由中央电视台导演指导拍摄。他们从去年就进入衡水中学,吃住在学校,用一年的时间,拍出一个真实的衡中。"他说,"我们都是'演员',也没有演员,每天都是真实的记录。"
2019-07-03
-
毕业季到来,大学生就业状况如何
在这个毕业季节,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袁圆不仅实现了自己月收入1.5万元以上,还提供了20个就业岗位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要有人家里有困难需要帮助,我们'翠翠姑娘'苗家鱼粉店可以提供工作给他"。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像袁圆一样的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34万人,比2018年多出14万人,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如何?有哪些新的就业变化?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19-07-03
-
做新时代职教改革发展的引领者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双高计划"是关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性设计,职教战线应充分认识其政策内涵和要求,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引领者。
2019-06-19
-
校长如何修好教师成长这门课
教师成长是新课改形势下一门独特的学校课程,也是校长领导力的体现。教师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生力军,校长要努力引导教师融入课改,提高其对课程的认知力和执行力,从而促进教师成长。
目标引领教师成长
学校建设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哲学,即学校的发展愿景、使命和育人目标等,它们是课程文化确立的基础,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经学校领导团队确立下来的学校教育哲学以及课程哲学必须通过多种形式传播,让这些理念植根于全校师生的心中,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准则。
学校发展思想的确立,使得教师能够自觉约束自己,凝神聚力,向目
2019-06-19
-
榜样 实践 全面育人 隐性教育的力量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立德树人是我们党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性回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教育的目标、使命。今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中学应该如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2019-06-19
-
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
6月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发布会在北京PDC未来学校举行。发布会的主持人是北京PDC未来学校的小学生,发布的新书是朱永新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是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的最新著作。在互联网、AI(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他对未来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队伍、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发展趋势作了梳理和预测。针对当下诸多教育痛点,朱永新对未来教育趋势作出了预判: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
2019-06-19
-
本科教育的未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教育革命加速会聚,全人教育思潮引领全球教育变革,国家更加呼唤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教育强国的基础和高等教育的起点,本科教育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重要一环,也是奠定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人格基调的关键一站。只有发展好本科教育,才可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本科教育承载着走向未来和一流的双重使命。
2019-06-19
-
中小学生的“课间10分钟”不容侵占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因为缩短晚自习课前的休息时间,引发了学生的强烈不满。据媒体报道,学生在校园内张贴了两封致学校领导的公开信,其中一封"向学校提出严正抗议"。
虽然,对大多数中小学校来说,"缩短晚自习课前的休息时间"不可能普遍存在,因为当下的大多数中小学校尤其是小学,都不是寄宿制学校,但是,中小学生的"课间10分钟"常常被侵占以至于有名无实,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本来,"课间10分钟"是中小学生最欢迎、最喜爱、最需要、最享受的美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生除了上一下厕所,还可以喝喝水、聊聊天、做做游戏、看看课外书,或者呼吸一下室外的新鲜空气,望望蓝天、白云、绿树、鲜花,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
2019-06-19